技术支持

食用油制作工艺

 食用油设备
 食用油制作工艺

 

东盈机械开发出专用于中小型食用油精炼的成套机组—食用油设备,实现脱磷、脱胶、脱酸、脱水、脱色一体化流水作业,从而实现了大型炼油小型化、工业炼油民用化,如今东盈机械成套食用油设备正加速走进全国各地中小型油厂,深受油用户的喜爱,通过该食用油设备精炼后的油品达到国家二级以上食用油标准,可直接灌装销售!

 

食用油制作工艺操作流程:

毛油--脱胶(水洗)--脱酸(碱炼)--脱磷(酸炼)--脱色(白土吸附)--脱水(加热干燥)--成品油

 

食用油制作工艺操作

脱胶:食用油设备脱胶过程是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脱除油中溶解的磷脂以及粘胶性物质,使它们能够溶于水相而被除去。食用油设备采用强酸(磷酸)能促进加速脱胶过程。  

经食用油设备水化过的磷脂能够随加入的水一起除去(水化脱胶),非水化磷脂很难除去,只能用浓酸处理使其转变后才能除去(酸脱胶)。脱胶用的水和酸根据油的品种来选择。  

中和:食用油设备中和是通过向脱胶油中加入氢氧化钠(NaOH)使油中游离脂肪酸、磷脂和大部分的色素物形成皂化物而离心分离,从而达到脱酸目的。一般来讲,中和过程包括三步,中和皂的分离和水洗,以及真空干燥。  

油品不同和初始游离脂肪酸含量的不同确定NaOH的浓度和中和反应温度。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高,加入氢氧化钠的浓度也较高,这样可以避免乳化反应的发生。中和的混合物(皂脚)通过离心分离机(初级离心分离)从油中分离,然后再经过水洗离心分离(二次离心分离)除去水,后经真空干燥。  

食用油制作工艺水洗主要除去油中残留的皂化物。  

真空干燥除去水洗分离水之后油中残留的水分。 

脱蜡一冬化:食用油制作工艺脱蜡和冬化用于除去在冷冻温度下油中通常会产生雾蒙状的少量固体物质。这些固态物质主要是饱和甘三酯(硬脂)或蜡质(脂肪醇类脂或油中溶解的少量脂肪酸)。这种工序主要适用于葵花籽油,玉米油、红花油的精炼,由于它们所含蜡质成分比其它食用油高。食用油设备处理这类油时先把油慢慢冷却下来,并且在低温下(5~10℃)保持很长时间(至少6个小时)为了让蜡质结晶。为了便于结晶和利于过滤,通常添加助滤剂,为蜡质含量的0.1%,逐渐冷却有助于促进过滤晶体的形成和稳定,过滤晶体逐渐成长并形成很好的结晶,这样保证了硬脂和蜡质比较容易经过滤而被除去。在过滤之前,油温通常升高到大约15-18℃使油粘度降低便于过滤。

食用油制作工艺脱蜡也可以使用离心机交替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中和油先被冷却下来然后进入结晶器,蜡质在结晶器中聚集。经过一段保留时间后,油被加热泵入离心机进行分离。 

脱色:食用油制作工艺脱色主要除去油中的大部分色素类物质,包括胶质和微量的皂化物以及其它杂质成分。在真空下,90-110℃下加入适量脱色白土搅拌,可以除去油中存在的大多数物质。白土的添加量根据原油和成品油的品质不同大致为0.8-2.0%。油中的白土,经过一台密封的叶片式过滤机过滤而被分离。食用油制作工艺过滤过的油再经过抛光过滤机除去第一次过滤后油中残留的微量白土颗粒。这一步抛光过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过食用油制作工艺精炼后的成品油中若含有残留白土微粒会降低油的氧化稳定性。过滤后的废白土中通常含有残油含量大约在20-40%左右,这些残油就是食用油设备精炼过程中的主要的损耗。  

脱臭:食用油制作工艺脱臭通常是食用油精炼的后一步。脱臭工段主要是在真空下和高温下通过蒸汽汽提作用除去油中的臭味性物质。这些有臭味的物质通常是指醛类、酮类、过氧化物和其它有机物等。食用油制作工艺脱臭可看作是多步进行的,主要是析气、加热、脱酸、脱臭和油的冷却这几步。

食用油制作工艺主要有三种脱臭方式: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

 

处理效果:

食用油制作工艺处理后的油脂,色泽透明,长期放置无沉淀,下锅不起沫,油烟少,达到食用油标准,可直接灌装销售,食用油设备适用于来料加工和小规模油脂加工厂使用。

联系我们

CONTACT

姓名:
电话/微信*:
需求:

Copyright © 2015-2025 .河南国瑞油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20015014号-4

网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