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影响榨油机出油率因素有哪些?

榨油机

榨油机

榨油机的很多用户在咨询的时候经常提到为什么我们给报的出油率比他们的低,这是因为我们榨油机在压榨油料的时候,出油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油料品种的不同,工艺方法和操作方式等有关。

榨油机主要保证出油效率和干饼残油率。出油效率和生产能力等技术经济指标,是用户对榨油机产品评价的首选条件。只有实现压榨工艺条件,并连续压榨24小时(至少一个工班),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判定出油效率和生产能力等技术经济指标,是指连续工作的平均值。

榨油机小型

榨油机小型

1、入榨水份和入榨温度
影响榨油机出油率关键的因素就是油料的入榨水分和入榨温度,油料中水分或多或少都会直接影响榨油机出油率,一般用户都没有化验设备,几种主要油料的合适水分可按以下方法确定如下:

①大豆:如果门牙能咬碎,用臼牙咬成扁片状,具有裂纹,有轻度的响声,则说明含水分合适。若虽成扁片状,但没有裂纹,则太湿;可用火炕或太阳晒的方法进行处理。若破碎并有很大的响声则太干,这时需渗入适量的水。

②棉籽:用牙齿咬壳仁分离,壳有响声则合适;若成扁形则太湿。若壳破仁成粉则太干;若壳与仁不分开则太湿。

③菜籽:菜籽可用两种方式压榨:冷榨和热榨。冷榨时,用指甲挤有响声,分成两片并有油挤出为合适;成粉则太干,成饼则太湿。热榨时,需经炒料,之后用两块木板揉擦菜籽,壳与仁分离则合适;若仁成粉则太干;若壳与仁不分开则太湿。

理论研究的结果说明:料胚应当具有适当的水份和温度,即料胚流动性要好,油脂粘度与表面张力要尽量降低,保证料胚有适当的塑性和弹性,才能保持正常的榨膛压力。实际试验也表明:料胚入榨水份含量不能低于成饼极限,同时入榨温度的适宜范围为110~130℃。

如果水份过高,将会使料胚产生团块而影响出油;反之水份过低时,料胚被压榨成粉末状,容易焦化反而堵膛。同样,如果温度过高,料胚中的醣类焦化,蛋白质等成份被破坏,油色变深,影响油品质量;反之,温度过低时,不能形成正常的物理变化和生化的条件。

实践证明,榨油机压榨无聊的入榨水份和温度,通常由预处理工序来实现。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热榨法”在出油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明显优于冷榨。采用“冷榨法”,会造成压榨次数增加,日处理量大大降低,干饼残油率增加,电能消耗明显增加,经济效益下降。榨油机采用冷榨时,由于油料含水率高,压榨的头道饼不易捣碎;榨油机第二次压榨时,极易在料斗中架空,影响进料并需时常搅动,操作麻烦、效益不佳。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采用“热榨法”。

2、出饼的厚薄
榨油机压榨法取油的本质,就是对料胚施加压力取出油脂。影响榨膛压力的主要原因是出饼厚度,进料数量和预处理质量(入榨水份和温度等)。出饼的厚薄反映出榨膛的压力大小,与出油率关系重要。

出饼越厚、榨膛压力越小,负荷越小,出油效率低;反之,出饼越薄,出油效率高。但是超薄时,反而会加大机器负荷,造成事故。一般规律与圆排的松紧相似,即油料含油少,则压力应大;饼薄,圆排应压紧(用压紧螺母压紧);油料含油多,则榨膛压力应小,饼厚,圆排应松一些。进料数量应控制在适度流量,维持榨油机正常稳定的榨膛压力。

3、压榨时间

榨油机的压榨时间与出油率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压榨时间长、油脂流出较慢,但是压榨时间不能过长,否则热量损失较多,反而影响出油效率和生产能力。因此在实现出油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压榨时间。料胚在榨油机的榨膛中的停留时间,主要取决榨油机螺旋轴的转速,其次是榨螺榨圈新旧程度及出饼的厚度。对于某些含油率高的油料,可以适当延长压榨时间,应当选择合适的转速。
 

联系我们

CONTACT

姓名:
电话/微信*:
需求:

Copyright © 2015-2025 .河南国瑞油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20015014号-4

网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